双创周来啦!
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年6月13日-19日举办,在中关村展示中心设北京会场。
一年一度的双创周
又和大家见面啦!
今天小编就提前为小伙伴们探探馆
看看今年有哪些闪亮的硬科技?
在探馆之前,
小编还有一个重要消息要告诉大家
重要提示
↓↓↓
6月14日主题展上午10:30之后对外开放
请预约前往参观的小伙伴
错开闭馆时间
错开闭馆时间
错开闭馆时间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下面我们就赶紧来看看
今年双创周上的有哪些有意思的
中关村硬科技......
灵汐科技
类脑芯片
一辆自行车,无需人工驾驶
就可平衡行驶,拐弯、过障碍
轻松自如
这就是灵汐科技研究的类脑芯片的验证成果。旗下的天机二代芯片集成了个计算核,拥有千万量级突触个数。研发中的三代天机芯片,单芯片峰值算力为50TFlops,典型神经网络Resnet50处理速度可达帧/秒
浮点16位权重。看到这些功力值,有没有被惊到呢?类脑芯片的独门秘籍在于可以同时支持人工神经网络和脉冲神经网络。功能如此强大,未来可期啊!地平线
边缘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汽车仿佛拥有了一双可辨识周围环境的眼睛,判断路面情况和信号灯信号,预测前方物体可能发生的运动改变,还可以控制减速加速,这些对于人来说近乎本能的驾驶反应,如今靠地平线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就可以做到了。
凭借强大的感知计算能力和在自动驾驶领域快速落地的潜力,地平线发布的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为智能驾驶提供了高质量的感知系统。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
水下仿生机器人
有翼、有舵、有天线,看似像一架飞机、又像一艘潜艇、更像一枚鱼雷,其实他是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仿生机器人。
长度不足2米,直径小于80厘米,体积小、长续航,高机动。既可应用于海域安防、目标探测与侦查、反潜与追踪,又可应用于海洋智慧牧场、环境监测等场景,具备自主导航、编队协同能力,是国内首个基于鳍肢和滑翔混合推进的仿生水下机器人。
云知声
雨燕芯片
这个像指甲盖一样大小的小黑片
你能想象的到是芯片吗?
小拇指甲盖大小的雨燕(Swift)芯片,被嵌入儿童教育陪伴机器人、智能汽车车机、智能中控、后视镜、智能家居等创新产品,是目前首款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实现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交互等功能。该芯片由云知声自主设计研发,采用云知声自主AI指令集,拥有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DeepNet、u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支持DNN/LSTM/CNN等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较通用方案提升超50倍,已生产万片。
中航迈特粉冶科技
增材制造/3D打印合金粉材料
大国之材,从一粒粉末做起……
中航迈特公司专注于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制备技术和成套装备研发,短短几年时间先后突破了VIGA、EIGA、PREP等先进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制备关键技术,研制出满足AMS、ASTM等标准的合金粉末材料,该类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医疗领域金属3D打印工艺。中航迈特先后与EOS、SAFRAN、GKN等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我国3D打印材料公司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之一。
华辉安健
新型抗乙肝单抗药物
乙肝患者的福音来了……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全球估计有HBV感染者2.4亿人,其中我国约有万人。华辉安健公司重点开发的具有全新靶点和机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药学性能优异的乙肝治疗药物全人源单抗HH-已于年1月3日展开在健康受试者的Ia期临床试验。乙型及丁型肝炎病*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发现是30多年来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被广泛认为是HBV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齐碳科技
纳米孔基因测序仪
不是将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做成一款“奢侈品”,而是解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健康需求,齐碳科技做到了,他们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实现了完整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流程。
基因测序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工程中一个重要分支,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重点。所有生命的DNA语言,都可以用A、T、C、G四个“字母”,即碱基对来表达。未来,齐碳科技希望可以让测序技术和基因信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首都医科医院
高精度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脑出血、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病因病情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被誉为“第一死亡杀手”。
首都医科医院研发的高精度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能辅助医生对脑血管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血管内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让术中医生感知到介入导管受反馈力情况,预防血管破裂,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手术时对医生的辐射。高精度力反馈技术使得该机器人产品在安全性能有了较大提升,目前该产品已经基本定型,未来2年内能够进入临床使用。
中科睿芯
“金刚"高通量计算机
“算的多”的“金刚”高通量计算机---由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于年研制成功。该计算机区别于传统计算机的“算的快”,高通量计算机的核心特点是“算的多”,计算机内置自主研发的高通量视频加速芯片和深度学习加速芯片,可以同时支持上千路视频的实时并发处理,提出了深度学习指令集,具有高并发、强实时、高能效的特征,可提供面向音视频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典型高通量场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据了解,公司由中科院计算所范东睿研究员带领实验室团队历时10余年完成了从芯片、系统软件到应用的一系列创新技术研发。
透过手机屏幕小编已经感受到了
浓浓的科技气息
想了解更多双创内容
请戳
左下角”阅读原文“
我们准备了
精美的H5页面
END
出品丨创新创业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