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年第39期
四、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关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标准不统一[7,10,12,13]。大多数研究对狭窄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血流速度,一些研究开始包括其他的指标,比如狭窄段与狭窄近段流速的比值、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流速的比值、双侧同名动脉血流速度的不对称性等指标。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血流速度诊断值见表2[1,8]。
表2
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40岁年龄组)[1,8]
五、TCD报告及报告模板
(一)TCD报告内容
完整的TCD检查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下面这些信息[8]
1.检查日期和时间。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病案号。
3.临床诊断。
4.各条血管的检查数据(检测深度、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
5.必要时,需有数据获取过程的描述,记录操作失败的原因,如缺少颞窗等。
6.检测数据的描述(频谱形态和声频表现)和分析。
7.检查结论。
(二)TCD的报告模板
在以下描述中,"/"表示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测血管情况,选一句适合的描述。""内句子表示一整句应一起使用。
1.正常报告[8]
检查结果:(1)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对称,频谱形态及声频正常;(2)双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声频正常;(3)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声频正常;(4)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声频正常。
印象:TCD检测血管未见异常。
2.大脑中动脉狭窄(以右侧病变为例)
检查结果: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右侧血流速度增快,"频窗填充,声频粗糙"/"可见涡流,声频粗糙"/"可见涡流、湍流,声频粗糙,远段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信号改变"/"可见涡流、湍流、短弧线,闻及鸥鸣音,远段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8]。
印象:右侧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
3.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右侧病变为例)
检查结果: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右侧血流速度相对减慢,且慢于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连续性欠佳[8]。
印象: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4.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前狭窄(以右侧ICA病变,三条侧支都开放为例,具体检查患者时,根据侧支开放情况选择相应的描述)
检查数据(略)。
检查结果:(1)右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呈相对低流速低搏动血流信号改变,且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压同侧颈总动脉血流信号无改变,压对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增快,频谱形态正常,证实前交通动脉开放。(2)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大致正常,压迫左侧颈总动脉时,右侧大脑后动脉流速增高,考虑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3)右侧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双向,且频谱颅内动脉化。(4)右侧滑车上动脉血流信号反向且频谱颅内动脉化,压同侧颞浅动脉/颌下动脉及面动脉后血流信号下降,证实右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开放[8]。
印象:右侧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前重度狭窄或闭塞:(1)前交通动脉开放;(2)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3)右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开放。
5.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后狭窄(以右侧ICA病变为例)
检查结果:(1)右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呈相对低流速低搏动血流信号改变,且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压同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无改变,压对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增快,频谱形态正常,证实前交通动脉开放。(2)右侧眼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均正常。(3)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呈相对低流速高阻力血流频谱改变,压同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下降。(4)右侧滑车上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均正常,压同侧颞浅动脉及下颌动脉血流信号无改变/增快[8]。
印象:右侧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后重度狭窄或闭塞: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
6.锁骨下动脉盗血(以右侧病变为例)
检查结果:(1)右侧椎动脉可见"收缩期切迹"/"收缩期血流方向逆转,舒张期血流方向正常,呈震荡型血流频谱"/"血流方向完全逆转"。(2)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相对增高(考虑代偿)。(3)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均正常"/"可见收缩期切迹"/"收缩期血流方向逆转,舒张期血流方向正常,呈震荡型血流频谱"。(4)左/右/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均正常"/"可见收缩期切迹"/"收缩期血流方向逆转,舒张期血流方向正常,呈震荡型血流频谱"。(5)右侧枕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增快,频谱颅内动脉化改变[8]。
印象: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Ⅰ/Ⅱ/Ⅲ期。
盗血途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右侧/双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右侧枕动脉→右侧椎动脉。
7.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以右侧病变为例)
检查结果: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节段性增高,"频窗填充,声频粗糙"/"可见涡流频谱,声频粗糙"/"可见涡流、湍流频谱,声频粗糙;远段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8]。
印象:右侧椎动脉轻/中/重度狭窄。
8.基底动脉狭窄
检查结果:(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节段性增快,"频窗填充,声频粗糙"/"可见涡流频谱,声频粗糙"/"可见涡流、湍流频谱,声频粗糙;远段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2)双侧大脑后动脉均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考虑狭窄后改变)。(3)双侧椎动脉均呈相对低流速高阻力血流频谱改变(考虑狭窄前改变)[8]。
印象: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说明:TCD对颅内、外血管的评估和检测报告必须在所有血管进行全面探测后给出,避免仅根据局部频谱改变做出结论。
专家组成员
执笔人:徐蔚海(中国医医院神经科);邢英琦(医院神经科);孙葳(医院神经科);惠品晶(医院脑颈超声科);薛爽(医院神经科);刘明生(中国医医院神经科)
特邀顾问专家:*一宁(医院神经科)
撰稿专家组成员(按汉语拼音排序):陈勇(医院神经科);代成波(医院神经科);方朴(医院神经科);房亚兰(医院神经科);付建辉(医院神经科);龚浠平(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功能科);关景霞(医院神经科);郭蓉(医院神经功能科);*一宁(医院神经科);胡英环(中国医医院神经科);惠品晶(医院脑颈超声科);蒋冬梅(医院神经科);李国霖(哈尔滨医院神经科);李华(医院神经科);李雅杰(医院超声科);刘文宏(首都医科大医院神经科);刘新红(医院神经科);刘子凡(广州医院神经科);卢宝全(医院神经科);彭清(医院神经科);宋学萍(医院神经科);孙葳(医院神经科);王汉旻(温州医院神经科);邢英琦(医院神经科);徐蔚海(中国医医院神经科);游咏(医院神经科);于德林(医院超声科);袁端华(桂林医学院附院神经科);张京芬(医院神经科);张霞(医院神经科);赵伟丽(医院神经科);赵玉英(医院神经科);周沐科(医院神经科);周振华(医院神经科)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