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了,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个“脏”宝宝,血里面氧气、营养和垃圾混着运。嗯,有点不讲究。
“干净有用”的动脉血和“运垃圾”的静脉血会混在一起,是因为宝宝的心脏上有两个“漏洞”。
先看看“正确”的心脏长相:
大人的心是4个独立的水库,
有“坝墙”(心肌间隔)
单向的“水坝”(瓣膜)
每个“水库”分隔得清清楚楚,静脉血、动脉血各有各的路线,方向都不能变!宝宝的心脏,基本也是这样,
但肚子里的宝宝自己不喘气啊氧气和营养,都靠脐带血运进来。所以,大自然精心设计了两处“漏洞”让这套成人的循环系统,
能适应妈妈肚子里,这9个月的过渡阶段。一个“漏洞”我们上期带到过
一.接“错”的动脉导管
左边一个心脏,是出生后的心脏;右边一个心脏,是胎儿的心脏;画黄圈儿的地方,就是动脉导管。
(红色箭头指示动脉导管)不考虑心脏的外观,单纯简化成4个水库,就更好理解了:两条本来应该独立的“水道”被“接在一起”了。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的肺是不用的,朝它那个方向,相当于“此路不通”。
所以,就像上面图里箭头画的,在成人体内应该流到肺上去的血,在宝宝,大部分都通过动脉导管,流到下半身去了。出生后宝宝一声啼哭,
肺就张开了,血迅速流过去;动脉导管两边压力也随着变化,自己就“废用”了。
二.“没长好”的卵圆孔
另一个漏洞卵圆孔解剖图上看长这样:就是两个黄色箭头汇在一起的地方
简化一下,就是本来是堵墙的地方,缺了一块……
其实也不是“完全”缺了,“缺”的地方还有个“帘子”,只允许单向开放。
结果,血流就成这样了。脐带血可以穿过卵圆孔,主要流到大脑、上半身去,给那里带去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看来,还是大脑更受偏爱啊!
同样,出生后,卵圆孔两边压力一变化;自己就“闭合”了。
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套“管道系统”,靠两个“漏洞”满足了两种需要。大自然也是煞费苦心的设计啊!
[注:已拥有图片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