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人种之间差异明显,亚裔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占30%~50%,北美人群中仅有8%~10%。
年中国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与闭塞研究(Chinese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CICAS)结果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6.6%,伴有ICAS的患者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长,卒中复发率更高,且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复发率升高。
血管内治疗是症状性ICAS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在部分患者中选择性开展。
严格的术前评估筛选非常重要!
术前评估包括:患者临床状况,手术时机,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血管情况(狭窄率、位置、长度、形态、成角、斑块性质、钙化分级、血流分级、路径、远端导丝着陆区、病变与分支关系、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等),脑侧支循环等。
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慢闭开通,要求全面的术前评估与极高的手术技巧。
选择什么导丝开通?导丝头端如何塑形?如何确定是真腔通过?开通后导丝头端着陆点在哪里?如何选择预扩球囊?预扩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选择支架?如何规避开通后再灌注损伤?
今天提供一个实战病例,仅供参考
五十七岁大卒中,
偏瘫失能嘴角漏。
长段闭塞大脑中,
慢闭开通最堪忧。
探明真腔膨支架,
血通脑聪再立功!
患者男性,57岁,右侧脑室旁大片状脑梗死,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完全偏瘫,肌力0-1级。
外院DSA: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长段闭塞,就是责任血管,侧支循环差,右侧大脑半球明显低灌注,医院康复治疗1月,无任何改善。
患者正当壮年,却完全偏瘫不能自理,拖累了整个家庭,家属多方打听,转诊而来,急盼求治!
大脑中动脉M1长段慢闭开通,风险很大!看不清远端流出道,极容易出血!大片状脑梗死,开通还有意义吗?用什么导丝开通?如何预扩?用什么支架?如何规避再灌注损伤?
全麻下,微导丝真腔开通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坚硬CTO闭塞病变,球囊成形+自膨支架,精准定位,血流再通,穿支血管显影良好!
患者很快复苏,感觉头脑明显清晰了,血压稳定,无头晕头痛,术后第3天,左下肢肌力迅速恢复到4级,左手指也开始活动了,家属连呼神奇,满意出院!
术后2周,患者头脑清晰,无头晕头疼,已经可以自行站立,嘱继续康复治疗。
本文出处
作者:
冯骏[1]蔡惠[1]叶远鹏[1]李延[1]张尧鑫[2]辛伟[3]刘伟[1]王吉昌[1]刘超[1]孙静岚[1]丛龙龙[1]李伟明[1]董健[1]韩阳[1]*勋[1]王辉[4]赵超[5]孟*鹏[6]孟林[6]张鹏[7]
单位:
西安医院[1]
青海医院[2]甘肃省医院[3]医院[4]医院[5]医院[6]医院(医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