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神经介入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第期
作者
崔凯,张义森,姜鹏,马宁
单位
首都医科医院
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左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
病例详情
患者,男性,52岁,主因“一过性言语不利,反复右侧肢体无力2月”入院。
2个月前突发言语不利,症状迅速恢复。其后3天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发作时无法站立,持续5分钟后缓解。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上诉症状连续每日发作2-3次,持续3天。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住院期间头颅MRI+MRA:双侧脑室旁缺血灶,左侧著;左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图1)。
图1
患者为行血管治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十余年。
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化验检查:总胆固醇:2.46mmol/L,低密度脂蛋白1.18mmol/L。血栓弹力图:ADP85.9%,AA98.1%。
入院后继续予以阿司匹林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行双联抗血小板,降脂(阿托伐汀钙20mg1次/日)等治疗。
头颅CTP:左侧大脑额顶叶低灌注,MTT以及TTP延长,CBF略有下降,CBV略有增加(图2)。
图2
血管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局部成角,病变毗邻豆纹动脉开口,同侧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脑膜动脉向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后循环向左前循环代偿欠佳(图3-5)。
图3
图4
图5
高分辨核磁:左大脑中动脉M1中段可见下壁偏心性增厚(蓝箭),局部管腔明显狭窄(红箭)(图6)。
图6
术前讨论
●1.手术指征:患者2个月来反复出现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缺血症状,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DS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且代偿欠佳,CTP提示相应区域低灌注,有介入治疗指征。
●2.治疗策略: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段狭窄病变处成角,但病变长度较短,目测直径5mm左右,拟用较小直径球囊预扩张,再酌情放置球囊扩张或者自膨支架。
●3.相关风险:穿支动脉卒中、夹层、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风险。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6F导引导管放至左颈内动脉C2段,术前造影示左大脑中动脉M1段中段重度狭窄(图7)。
图7
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Transend微导丝(0.”,cm),通过狭窄段,送至M2段。沿微导丝送入赛诺球囊(2.0mmx10mm)至狭窄段预扩张(图8)。
图8
扩张后仍有一定程度残余狭窄(>30%)(图9)。
图9
其后送入Apollo支架(2.5mmx8mm),扩张球囊释放支架(图10)。
图10
术后残余狭窄率约5%(图11)。
图11
观察十分钟,血流无改变后结束治疗。
术后CT:未见出血。
术后CTA:左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管腔通畅(图12)。
图12
讨论
本例左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血管造影显示病变成角,但结合高分辨核磁,考虑斑块偏心性分布是导致病变成角的主要因素。稍小直径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较重,故未选择自膨支架,而是放置一枚较短直径的球囊扩张支架,最终术后效果满意。在选择球囊时,我们选择的直径较参照血管直径稍小,目的是避免过度扩张引发的血管损伤。如果扩张效果不满意,再选择稍大直径球囊再次扩张或放置较大直径球囊扩张支架,这样操作步骤也许会使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形治疗更为安全。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关于本病例的看法~
往期精彩回顾
Re